186 8605 7727


微信图片_2025-09-30_133804_105.png


巡展骆驼的蹄印踏上2万里征程,当 “中国驼乡” 的旗帜掠过九省大地,这场由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神驼乳业发起的 “神驼万里行”,早已超越一场品牌巡展的意义 —— 它是北疆文化的 “移动载体”,是政企携手活化地域文明的生动实践,更是阿拉善向全国递出的一张 “文化 + 产业” 金名片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9-30_133811_476.jpg


驼奶之乡的诗意

若问 “神驼万里行” *动人的符号是什么?答案一定是那群巡展的阿拉善双峰驼 —— 它们不仅是阿拉善 “中国骆驼之乡”、“中国驼奶之乡” 的产业象征,更是北疆文化千年传承的 “活化石”。从草原文化的 “崇尚自然、恪守信义”,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明的交融印记,从黄河 “几字弯” 滋养的生命韧性,到红色文化铸就的忠诚担当,北疆文化的多元内核,都藏在这场巡展的每一处细节里。

北疆文化从不是孤立的存在。红色文化是它的 “精神底色”。通过神驼万里行团队的脚步延续 ——神驼万里行的队伍里,有负责保障的后勤、有传递声音的直播运营、有守护骆驼的兽医与驼工,他们像当年团结奋斗的内蒙古各族群众一样,为同一个目标奔赴万里,这正是 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 的当代诠释。

草原文化是它的 “血脉基因”:从匈奴、鲜卑到蒙古民族,北方游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 “热烈奔放、勇猛刚健” 的文明特质。今天,神驼乳业将骆驼从草原带向全国,不仅是展示驼奶产业的价值,更是让 “逐水草而居” 的智慧与 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 的理念被更多人看见 —— 当挤奶母驼的奶香飘进城市,当驼铃的清脆声透过直播传到屏幕两端,草原文化不再是史书里的文字,而是可触、可感、可体验的生活方式。

黄河文化与农耕文化是它的 “滋养源泉”:内蒙古黄河 “几字弯” 孕育了河套灌区的沃野千里,也孕育了农耕与游牧交织的文明形态。从秦汉屯田移民到清代 “走西口”,从红山文化的粟类种子到今天的驼奶产业,阿拉善的土地上始终镌刻着 “多元共生” 的基因。

神驼万里行途经的九省自治区,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共鸣,也有农耕地区的产业呼应,这场巡展恰似一条 “文化纽带”,让北疆与中原的文明对话,在新时代续写新篇。

而长城文化所代表的 “大一统” 向心力,更在这场巡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从阿拉腾敖包镇出发,途经九省自治区,*终回到故乡,神驼万里行的路线,仿佛是对 “长城内外皆一家” 的当代回应 —— 长城曾是文明交往的见证,如今神驼乳业用驼奶与文化,搭建起更开放的交流桥梁,让北疆与全国共享发展红利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30_133821_807.png


一场跨越 2 万里的巡展,背后是政企携手的坚定支撑,是 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文化赋能” 的良性互动。阿拉善盟农牧局、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、旗委宣传部等多部门的支持,不仅是对神驼乳业的认可,更是对 “活化北疆文化、壮大特色产业” 的战略布局 —— 政府为巡展提供政策引导与资源协调,企业则以市场化力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,二者的同频共振,让北疆文化的 “走出去” 有了坚实底气。

北疆文化的传承,离不开产业的支撑;而特色产业的壮大,也必须扎根文化的土壤。神驼乳业作为阿拉善右旗本土企业,深耕驼奶产业多年,此次斥资数百万元发起巡展,正是 “企业反哺文化、文化赋能产业” 的典范 —— 用驼奶产品打开市场,用文化故事增强品牌厚度,既让阿拉善驼奶 “走进千家万户”,也让北疆文化借助产业载体,实现从 “地域文化” 到 “全国认知” 的跨越。

神驼乳业董事长刘东奇将巡展旗帜交予总经理王汉林的瞬间,更是一次 “文化使命的交接”。这面旗帜上印的不仅是 “神驼万里行” 的字样,更是政企共同的承诺:要让骆驼成为北疆文化的 “使者”,让巡展成为传播阿拉善精神的 “窗口”。正如欢送仪式上那峰系着定制驼铃的骆驼 —— 驼铃一响,是出发的信号,更是文化传播的号角。


微信图片_2025-09-30_133831_896.png

驼铃已响,征程已启。从阿拉腾敖包镇的神驼乳业出发,神驼万里行的车队与骆驼,正带着北疆文化的厚重与温度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这一路,有政企同心的坚定,有文化传承的赤诚,更有让阿拉善驼奶、阿拉善精神 “走进千家万户” 的初心。

我们期待,当驼铃再次响彻阿拉善时,这场万里征程已在全国种下无数颗 “热爱北疆” 的种子 —— 而神驼乳业,也将成为北疆文化活化传承的 “标杆”,书写 “文化赋能产业、产业反哺文化” 的阿拉善答卷